UU快3

您现在的位置:荷城文艺 > 文化
彝族梅葛
文章来源:原载2014年《荷城文艺》第3期 访问量:5847 时间:2015/1/19 22:47:36

梅葛是彝话的译音,是一种彝族调子的名称。这种调子起源于姚安县马游村,广泛流传传唱在姚安、大姚、永仁及周边的彝族地区。梅葛调分正腔(古腔)、慢腔、娃娃腔三种。正腔多为朵觋(毕摩)或老年人演唱,叙事性较强,主要是唱述历史、教人农事和演绎风俗。多在祭祀或喜庆场合演唱。正腔(古腔)部分又可划分为赤梅葛(丧事梅葛)和辅梅葛(喜事梅葛)。前者曲调深沉庄重,旋律变化不大,唱与诵相互交织。其主旨是把万事万物的起源(创世、造物)和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吟唱给死者的灵魂听,即指路安魂。后者曲调高亢欢乐,重点叙述婚事的重要性和相亲、说亲、请客等整个过程。正腔(古腔)内容为《梅葛》史诗的主体部分。

梅葛史诗是用梅葛正腔(古腔)演唱的彝族创世史诗。经过漫长的传唱岁月,经过不同地区演唱歌手的不断升华加工,内容更加齐备,艺术更加完美。后经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于1959年搜集整理翻译成《梅葛》一书公开出版发行,其内容主要包括创世、造物、婚事与恋歌、丧葬四个部分,集中反映了彝族先民历史变迁、习俗演进、生产生活发展变化等大体轮廓,是彝族祖先远古时代的世界观,是彝族人民自己的“根谱”,是“彝族的大百科全书”,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解放后,朵觋(毕摩)的地位不再重要,原来由朵觋(毕摩)吟唱的梅葛也慢慢地走向民间,成为人人都可吟唱的调子。经过发展变化,又衍生出慢腔和娃娃腔。慢腔多为青年人演唱,曲调婉转悠扬,以打情骂俏表达爱恋为主。也有中年人演唱,曲调如咽似诉,以表达苦闷情感为主。此类曲调多在山间田野和“姑娘房”里演唱。娃娃腔多为孩童演唱,曲调诙谐幽默,朗朗上口,以表达天真好奇的童趣为主,除庄重场合外都可即兴演唱。

1962年,郭沫若途经楚雄,被宛若天簌之音的彝族梅葛歌声所打动,于是欣然提笔,为久居深山人未识的梅葛留下了传世诗篇:百花齐放在边疆,十二兄弟聚一堂,造天造地齐努力,歌舞梅葛溢芬芳。

(饶云华)

(原载2014年《荷城文艺》第3期)

 

 


主 办:姚安县人民政府    承 办: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

承办单位办公地址及联系方式:云南省姚安县栋川镇府前街18号 0878-5712792 yaxzfb@163.com

Copyright 2020 姚安县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

网站标识码:5323250001 ICP备案号:滇ICP备17007482号


  •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